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本站会刊
最新动态
藏品欣赏
交易沙龙
反馈留言
网站管理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更多连接

 
首页 > 本站会刊 > 会邗6

关于近代石湾陶塑名气家生平的若干商权 孟涵 撰文



广东石湾窑陶塑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奇葩,它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在中国历代名窑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地位。但有关石湾陶器的文字资料一直非常匮乏,且其中存有不尽确切之处。近年我作了一些调查,对史料中有若干存疑之点小心求证,虽未有准确结论,但也澄清了某些问题,特拋砖引玉,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关于潘玉书的生卒时间

    关于近代石湾陶艺名家潘玉书的生卒日期,聚说绘坛,其中代表性有两种。

    一是中山大学张维持教授在《广东石湾陶器》一书中的观点:潘玉书为“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陶瓷名字”“1889年出生”“1936年6月,一代名艺人死于贫病交迫中,终于四十七岁。”

    二是佛山大学石湾陶瓷艺术研究课题组在“石湾陶瓷艺术史”专着的观点:“潘玉书(1882-1937)”。该提法我推测可能源于邓华、何炽垣1964年发表的论文《陶塑艺人一代宗师》。该文称潘玉书“生于1882年,于1937年春去世,终五十五岁”。

    此外,李景康1940年的论文《石湾陶业考》称潘玉书“卒于民间二四年”。林明体1999年着《石湾陶塑艺术》介绍潘玉书为“1882-1938”,说明“终年56岁”。

    去年我几次访问过潘玉书的二子潘侠飞和潘玉书的侄女潘婵,希望考证潘玉书确切的生卒年份。可惜他们即无任何文字资料,又无准确的记忆。据生于1926年的潘侠飞回忆,父亲去世时他大约10岁。而潘婵回忆玉书去世大约两年后石湾沦陷于日寇。由此推算,潘玉书逝世似应为1936年。另外,侠飞说父亲享年47岁,潘婵也说潘玉书只有四十多岁,“死时还很精壮”。所以我认为张维持教授的观点可能比佛山大学确切。

    另外,潘玉书的孙子潘辉1998年4月在佛山《炎黄之光》第4期发表《我的祖父潘玉书》一文,(该由何炽垣、何汝文整理)介绍潘玉书“生于1889(光绪十五年)”“1936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祖父离开了人间,终年只有四十七岁”。

    潘玉书师从队渭岩,壮年了颇有名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有一段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据潘婵回忆,潘玉书做公司一般可卖10元,行货坯(半成品)也能卖3元,最好的“三个公仔可够娶一个媳妇”,他平日两餐茶,两餐饭,一顿鸦片烟,日子过得颇逍遥。侠飞说父亲一有钱就带他兄弟俩上茶楼开大餐。潘玉书读多不多,但粗通医术,也爱书法,草书写得不错。店铺开在陶师庙附近时,很多人找他诊病,有钱的可随便给一点酬金,没有钱就算,甚至还把药赠送给患者。他说“我不靠看病捏食(谋生),靠做公仔捏食,看病是行善事”。潘侠飞和潘婵都不认同张维持先生:在《广东石湾陶器》,“一代名艺人死于贫病交迫中”,“身后萧条,嵊无以为殓,棺木也是同行募赠”的提法。认为当时家境尚可,依当地风俗举行了“做七”的拜祭仪式,潘婵还穿了祭服。潘玉书去世后不到一个月,妻子也去世。潘侠飞兄弟便随庶母维持父亲的店铺。至1938年,日寇侵占石湾,店铺毁于战火,家庭才潦倒破落,各散东西。

    潘婵和潘侠飞两位老人的回忆应该是可信的,但具体时间没有确切的肯定,尚待更多的资料查证。

    二、关于霍津

    民国时期陶塑家霍津以塑牛闻名,“霍津”款的传世作品也不少。张维持在《石湾石湾陶器》中称霍津“抗战时期,贫病交迫死于石湾”。香港何秉聪在《历史、神话与传说》一书中的“陶艺师傅略”中也说:“抗战军兴,石湾沦陷,霍津年事已老,行动又不方便,竟饿死”。而佛山大学的《石湾陶瓷艺术史》则称霍津“抗战时期流落台湾死于贫病之中”。不知是笔误还是有所依据。

    对此,陶艺大师刘泽棉有所存疑,因为据他小时候的印象,光复后在石湾曾见过霍津。经人介绍,我和刘大师访问了一位女工陈葱介绍,日本仔走后,驼津曾在石湾高庙附近“蛇王四”店旁开小店,雇请两个工人,陈葱是其中之一,另一工人叫罗记。驼津自己塑牛,塑瘦骨仙,记得还有执扇蚊子的公仔。而陈葱则被分派做4寸和5寸的行货公仔,光复制公仔生意较好,驼津的铺后搬到太平街,并多雇了一名工人。陈葱说,她在店铺从未见过驼津的老婆儿女,只知她有一个亲妹叫霍彩。后来陈葱被霍厚记雇用,霍津的情况就不知道了。

    如果陈葱的回忆没有错,霍津去世应在抗战之后。

    三、关于区干

    区干1952年经刘传介绍从新会乡下到广州加入人民美术社雕塑工厂,在填报履历表时写出生于1906年5月19日。以后有关区干的介绍都以此为据。但区干当时不识字,新旧历法的换算可能有限。据区干女婿刘藕生核实,区干的灵位写其生于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即公元1907年6月29日。另,区干比其舅小一岁,区舅生于光绪三十二年,故区干应为1907年出生。2002年“区干诞辰95周年研讨会”确认了这一结论。

     此外,张维持教授在《广东石湾陶器》中对区干有这样的介绍:“十二岁即随父区大在石湾开设的区大记中学艺继承家传,及父兄早逝,十四岁到石湾怡兴等店做工”。该段文字以后常被沿用,但却有几处不确。

    区干20世纪50年代口述的《自传》有这样的自述;父亲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约十七岁时便到石湾一间陶器店跟民间艺人廖荣富学徒,学做石湾公仔,以做鸟兽为着,1943年在新会去世(时已七十多岁)“有弟一人,叫区德,在石湾做陶器公仔1945年死于石湾”。

    而区干女儿区桂婵口述,由刘藕生整理的《怀念父亲区干》一文,明确指出区大“生于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十月十七日,终于民国葵未(1943年)二月八日。”又指出:“区干无兄有弟,名区坤。区干又名区德干,弟又名区德坤,多数人只知叫其名为区德。”

   故区干“父兄早逝”之说应予更正。

   关于区干的经验,自传中说:“我于八岁时在农村,家贫不能入学,只可做些捡树 柴草,或捉 虾,以帮补家庭生活。到十三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做伙房工作,作了六个月。由于自己不识字,希望得石湾匠父亲求得读书机会,但到石湾找到父亲后,没有达到希望,这由于一方面父亲收不好,另方面父亲对我不够尽责。当时我只有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在这时起自己便学习做泥公仔,在此做了三年,便转到石湾宜兴公仔店做。”如果这段自述可信,刚区干“十二岁随父区大学艺”也有误。

    还有一点细节。张维持教授在《广东石湾陶器》介绍区干“1951年曾到部队军营体验生活一个时期”。查区干1952年9月才从新会到广州重返艺坛,那 到部队体验生活最早也不会超过1952年9月。

    四、关于陈祖

    陈祖是清代陶塑家。作家于逢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的艺术风格“粗犷泼辣,近于国书的大写意,带着浪漫主义色彩”,是与黄炳双峰并峙的“另一个奠基人”。

    而佛山大学《石湾陶瓷艺术史》介绍陈祖“少年时从师黄炳”“陈祖还曾受聘于文如璧,卒于明末清初,授徒陈赤。”查该书称黄炳“生于嘉庆末,卒于光绪二十年间”。如果陈祖曾师从黄炳,如果能提前卒于明末清初?



上一页      下一页
 
 粤ICP备06006207号
版权所有 (C)2005-2008 佛山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09217552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14号
本站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佛山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或其它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