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7
网站首頁
本站會刊
最新動態
藏品欣賞
交易沙龍
反饋留言
网站管理
企業郵箱
聯系我們
 
 

更多連接

 
首頁 > 最新動態


“這就是一部濃縮版的石灣陶藝史。”428日,“藝海淘寶·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會員藏品展”在石灣新美術陶瓷廠拉開帷幕。為了展示石灣陶藝深厚的文化積澱與藝術魅力,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的60多位會員精選了90多件藏品參展,年代自清代至當代,體現數百年石灣公仔的藝術風貌和深厚的時代烙印。

   

石灣公仔遺韻尤甘

清和民國同是石灣陶藝發展的高峰,民窯機制讓石灣陶藝家可以痛快淋漓地抒發自己的靈性,而泥釉火技藝的成熟更讓石灣公仔如虎添翼。這一年代的藏品《普賢騎象》、《白釉鸚鵡》和《變釉獅》,生猛的神態與絢麗的釉彩完美配合,相得益彰。

其中,劉佐潮的《拍蚊公》堪稱石灣陶藝史上的經典,展覽上會員藏品讓我們零距離地一睹真容,讓你不能不嘆服民間藝人捕捉生活細節的過硬本領。《八仙》以活動組合的形式,展示了難得一見的巧妙構思。《瘦骨仙》、《誦經羅漢》、《樹頭達摩》、《踏雪尋梅》等則古拙高雅,韻味十足,這些“舊酒”在細細品味間,能感受到個中散發出獨特的時代氣息,回味尤甘。

另一類藏品《人物瓦脊》雖然短小精巧,卻集中了石灣人物瓦脊的藝術特色,保存上百年但基本完好無缺,實在難能可貴。

 

陶藝理念薪火相傳

從民間到新中國承藝啟後的一代宗師劉傳,作品細膩雅致,含蓄傳神,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並將石灣公仔帶向世界為下一代陶藝家留下巨大的藝術財富。

新中國培養的莊稼、劉澤棉、廖洪標、曾良、黃松堅、劉炳等第一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銳意創新,作品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為廣大收藏家和老百姓鍾愛。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的梅文鼎更被譽為“石灣現代陶藝的開拓者”。他的風格觸匯中西、豪雄雋永。本次的藏品《展翅》是上世紀70年代梅文鼎與廣州美院胡博教授為石灣工人文化宮創作大型浮雕壁畫的小稿,原作在拆遷時沒有得到保護,但細覽小稿,仍發現其氣勢恢宏,寓意高遠。

繼承衣缽的石灣中青年陶藝家刻苦學習,大膽探索,人才輩出,各領風騷,龐文忠的《笑游》、霍家榮的《達摩》、劉雪玲的《菩提達摩》、劉藕生的《虎》、何惠娟的《年年有餘》、劉桂樂的《無量壽佛》、、何毅青的《和諧樂韻》、李義鵬的《禪宗悟道》等,基本上都是甫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的限量版,展現了新一代陶藝家的朝氣和活力。

 

   陶藝收藏新趨勢

充滿時代烙印的紅色題材陶塑是這次展覽的一個亮點,也是石灣陶藝史特殊的一頁。藏品《以陶代鋼》、《麥賢得》、《火紅歲月》等,把人們的思緒帶回那並不遙遠的特殊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王光勝副會長從山東千里迢迢為展覽運來了莊稼劉澤棉合作的《甘蔗豐收》、集體創作的《紅燈記》、劉澤棉的《楊子榮》三件珍藏,文革時期嚴謹的創作風格和高大全的藝術程式,具有獨特的氣質和品味。

   另外,展覽中有幾件大型人物陶塑也同樣搶眼,如劉澤棉的《孔子》和《兵聖孫子》、黃松堅的《如意壽星》、劉炳劉雪玲合作的《李時珍》、霍家榮的《橫塑賦詩》、龐文忠的《李白》等,高度都接近或超過一米,石灣公仔也逐漸走下了狹小博古架,大件陶藝也逐步形成一個收藏新趨勢。

據瞭解,此次展覽從428日展出到511日,歡迎各界朋友前來參觀。

 

此外,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收藏知識2012年第一期進修班也于今天開班,來自社會各界的收藏愛好者參加相關石灣陶藝鑒定、欣賞等方面的知識培訓。


 
 粵ICP備06006207號
版權所有 (C)2005-2008 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 网站備案編號: 粵ICP備09217552號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14號
本站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所有,未經許可,不准轉載或其它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