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   星期4
网站首頁
本站會刊
最新動態
藏品欣賞
交易沙龍
反饋留言
网站管理
企業郵箱
聯系我們
 
 

更多連接

 
首頁 > 本站會刊 > 會刊7

石灣窯說 陳玲玲 撰文



   我從《佛山市陶瓷工業志.大事記》上走過 ,恍如進入五千年時光隧道,邂逅著一代代石灣先民。我看見河宕大地上摶土做陶的老祖母、看見東平河上滿載陶器正要解纜揚帆的宋代木船、看見明代南風灶燃起的煙火;這里從天幕前的瓦脊戲台上傳來熱鬧的鑼鼓聲、人頭涌動的街市店鋪有醉酒的李太白和一伙村夫;山岡被夷平,通衢大道隨著歲月向四面八方延伸……。這不是書上的故事,這是石灣人應該記取的昨天与值得自豪的今天。100多年前,一位在中國居留的西方人說,中國“很少有人讀歷史,但所有人都听戲”,“歷史因其枯燥而被人遺忘,戲劇卻因其有趣而被人牢記”。但“戲劇從來不准确地處理歷史事件,只是根据戲劇效果對其進行改編。結果是在一般人心中產生极大的混淆,既不知道過去發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何時何地發生的”。這個說法不能被認為是對中國人的詆毀,然而中國的歷史也并不枯燥,只不過舊的歷史只說有名不說無名,只講精英不講百姓,沒有了最廣大的主体人物精彩表演的實錄,歷史自然就乏味。隨著人類思想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從對活脫脫的社會生活史的研究中,我們得以逐步看清本民族本地區人民的歷史生命,而不再有“從來處來”般玄渾。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習性,共同的習性是族群与地域的標識。它讓我們有了歸屬,有了安全感,有了生生不息。想要認識石灣人嗎?那最好先來認識石灣窯。石灣窯的產品真實記載了千百年來本地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雖然陶瓷有致命的破碎,但那些執意刨根問夢的智人,總在不停地收尋、揀選、拼合。因此就有了好多的收藏品,并整理出各种文章圖錄。六年前我們團聚一起,舉起“佛山市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的大旗,決心奮發張揚石灣精神。如今,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剛結束,新一屆理事會又有新發展新計畫,其中之一就是正式成立“學術委員會”,為的是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工作,牢固樹立起佛山石灣窯在中國陶瓷歷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石灣窯是民窯,除了過去的地方志還有一點歷代相承、不加細究的記錄外,在其它官方典籍里找不到它的影子。但一兩百年來,把石灣窯作為“廣窯”的社會關注逐漸多起來,對它的研究也慢慢開展。在社會政治經濟學、中國手工業發展史、陶瓷歷史、科技、藝術、文物鑒賞以及中外關系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成果。1935年在英國倫敦曾舉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當時由故宮博物院籌展送出314件國寶級的瓷器中,有3件南宋廣窯和4件明代廣窯器物。當時的籌委會專門委員郭葆昌先生在《瓷器概說》一文中有論:“明清兩代,鎮窯獨步當世,諸窯莫能接武矣。明別有德化窯,……。石灣廣窯,宜興歐窯,器式亦好。”以前人們總是把陽江石灣窯和佛山石灣窯混為一談,從現在對兩地產品的認識中,我們可以肯定送展的這几件作品是屬于佛山石灣窯的。撇開對這几件器物准确年代的認定不談,值得我們永遠光榮与驕傲的是自有一格的石灣窯器,足以代表我們國家顯揚于世界藝術殿堂。誠然過去的認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和謬誤,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不是由我們自己來說話,在資料來源的正确性方面就多了一重障礙。要想去除對石灣窯的文化誤導和訛傳,就必須盡力維護其文化遺產的原生態。為此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的會員,應該努力做到:一、不斷提高鑒別真假能力;二、關注收藏品的文化內涵;三、重視本土無形文化遺產的發掘与承傳;四、積极參与學術研討活動。

         對于藝術品,熱愛收藏与懂得收藏自然是一种境界,從收藏進而學術研究則是一种哲學升華,由此也便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意思是說,對事物唯有進行科學的審視才能獲得公平公正的結論,得以衡定其歷史价值和地位,此于石灣窯亦然。石灣窯值得研究的問題有許多,我認為,除了一向以來進行的大系統方面研究,還可以把課題細化,諸如石灣窯以釉色、以窯變著稱,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能不能有新的突破?石灣窯善仿善變,說到仿官窯有人說是“仿南宋官窯”,有人說是“仿厂官窯”,到底是仿哪個窯?石灣窯“仿舒”能不能有個具体說法?對于許多被指說為明代器物的陶器,對其時代性我們是否應該仔細考証下去等等問題各抒己見,是非常有趣又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做而又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所以与相關的博物館、高等院校聯手,加強与廣西、景德鎮、港澳和海外方面的交流也是必須的。

 


上一頁      下一頁
 
 粵ICP備06006207號
版權所有 (C)2005-2008 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 网站備案編號: 粵ICP備09217552號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14號
本站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所有,未經許可,不准轉載或其它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