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成立,使我有机会重临离别十年的石湾美术陶瓷厂,与各大师们共聚一堂,受益良好。下面谈一点本人对收藏陶艺的心得和肤浅体会,若有不当,请大师及陶艺前辈们多多包涵。 我在童年时就接触石湾陶艺。六七岁在祖母床下找到一只小陶牛,很喜欢,爱不择手。陶牛腿内侧有小印章,当时不识字,现在回想可能是霍津的作品,后来搬家丢失了,非常可惜。 中学到香港读书,高中二年级上学放学都经过陈志英药店,橱窗里摆放着几件石湾公仔,最使我感趣的是《大喜悦》。我被期历尽艰辛而获丰收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所感染,从此与石湾公仔结下了不解之缘。出来工作后,终于花了200元买了一件《大喜悦》。那时大陆尚未改革开放,石湾陶艺作品在香港销售的很少,我就经常到摩罗街等地寻觅大师们的作品,真的对石湾公仔着了迷。后来我写信给刘泽棉大师,希望到石湾美术厂参观。当收到欢迎的回信时兴奋得有如当初会意中人。于是七八位朋友经中国旅行社接待第一次到了石湾美陶厂。这是我正式收藏石湾陶艺的开始,亦开始了我终生与石湾陶艺为奴的生涯。 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懈追求,终于如愿以偿,收藏了三四百件我自己认为是近代陶艺大师的精心杰作。在这漫长的收藏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件上乘作品来之不易。除了金钱以外,你是否与该作品有缘也很重要。往往是机缘巧合,才能得到一件好作品。另一方面,精美绝伦人见人爱的作品除了大师的精心创作外,还依赖火神及泥与釉的结合,可谓妙手天成,可遇而不可求。基于这个原因,我现在虽然因机缘际遇得到了这 多心爱的杰作,也可能是曾经拥有,未必天长地久。因这些作品是陶艺大师们智能和心血的结晶,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延续,也是石湾陶艺文明的见证。我历经努力把它们聚集在一起,不希望在我手中散失或毁坏,因此我有一个宿愿:希望当自己年 而后辈又不太爱好时,把这些作品付梓后捐赠给艺术馆或博物馆,使这些历代陶艺大师们精心创作的智能结晶永留后世,让未来的爱好者能尽情饱赏,使石湾陶艺天长地久,永放光辉。 世上艺术品很多,我为何独有钟情于石湾公仔。石湾公仔与众不同之处是生动传神,我觉得同它们可以沟通。我认为好的公仔是有生命、有呼吸、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有时,我甚至对其中一些佳作产生触电的感觉,有如见到自己娇美的太太。石湾公仔各有鲜明的个性,十个达摩与我沟通,感受各不相同。石湾陶艺集历代名窑之所长,有丰富的釉色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从中亦可以领略到各名窑的风韵。 我希望各位陶艺家与厂方共同努力,多创作深受欢迎的作品。作者不要马虎大意,对每个人物的鼻孔耳目都要细致刻划,使之呼吸畅顺,每颗眼珠都要细心搓好,让其四面有神,不要使你的作品眼朦耳聋,无精打采,成为有形无神的空洞躯壳。 釉色亦要因作品不同而异。如钟馗与达摩,我个人认为最好是红釉,以表现其庄严,而文人最好就不要用红釉了。不同题材与不同釉色相配合,才可相得益彰。近年所见作品,不是红釉就是白釉,滥了便使人厌倦。 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不能马虎了事,否则就无收藏价值。为什幺以前的石湾陶塑不入官宦之家,不登大雅之堂呢?理由就在于此。而今天却大不相同了,我想倘若干隆皇帝再看到石湾当今的陶艺精品,一定会高兴地加盖干隆御览印章。所以,石湾陶艺要不断发扬光大,吸引更多的收藏家和爱好者,一定要坚持高品位,否则就会令收藏家望而却步,那幺石湾陶艺就将逐渐式微,令人痛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