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   星期3
网站首頁
本站會刊
最新動態
藏品欣賞
交易沙龍
反饋留言
网站管理
企業郵箱
聯系我們
 
 

更多連接

 
首頁 > 本站會刊 > 會刊2

佛山石灣古藝陶摭辨 撰文:陳玲玲



   佛山石灣古今藝陶有深厚的地方性和平民性。過去,由於社會的偏見,令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對於某些是第一性的,無據何以立論,據有豐富的資料後,關鍵就在於能否對“物”的內在聯繫進行剖析,以求最大限錯誤的見解,我想,到了今天該是設法糾正的時候了,對照了盡可能多的實物資料,徵詢了不少老一輩和新一代石灣陶藝師的意見後,對石灣某些古藝陶判鑒問題,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亦即“摭辨”而非概論,以求明者教正。
 
   近百年來石灣古藝陶的聚藏和鑒定      
 
    據有關情況的瞭解,我所知的、最早的石灣古藝陶收藏家是澳門文度士律師,時在本世紀始;其後則有省港的潘熙、唐紹義、蘇心偷、李凡夫、楊銓、商承祚、冼玉清、施欽仁、胡少川、吳鳴等,這是五十年代以前的情況。目前,在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佛山市石灣美術陶瓷廠、廣東佛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庋藏有豐富的石灣古藝陶,至於有品質又有數量的私藏者,尚有廣州的許榮坤、高豐、香港的胡錦超等人。由此可見,石灣古藝陶爲所重時間並不長,藏玩的過程也就有了鑒定的需要。
    對石灣古藝陶真僞和年代的鑒別,歷來意見紛壇,至今仍有許多弄不清的地方,對於研究工作來說,資料度也減少鑒定誤差。割裂的、直觀的對單個“物”的考究是玩家習氣,也是古董界的弊端至今在文物界仍存有影響。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中文教授、廣東人許之衡在《飲流齊說瓷》中,記有陽江的藍色變釉器是南海石灣窯器的前身的推論,並說陽江孫窯工在明代適往南海孫建成石灣窯。
   一九四0年,香港北角金文泰中學校長李景康發表了《石灣陶業考》。李景康談到了石灣窯的始創年代,首次收錄了一份明代以來的石灣名工名單並正式提出並于“祖唐居”器和“吳南石堂”器的問題。這一支文章,被認爲是非常重要的石灣古藝陶鑒定開山篇。
    五十年代以來,對廣東境內古窯址的調查發掘工作廣泛開展,特別是對陽江窯和石灣窯的專門發掘和研究,使許、李二文中談到的陽江窯和石灣窯的承傳關係被徹底否定了,劃清了制器的歸屬界限,但製品的時代判別,依然大有問題。
    石灣古藝陶取材廣泛,造型豐富,手法多變而又缺乏史料記錄,可供佐證的款志銘題之類也只是近代才流行起來的,要全面地一一對之進行鑒定,談何容易,現談談我的意見吧。
 
   對李景康的《石灣陶業考》的指誤  
 
   一九五五年,陽江孫石灣村古窯址被發現,以後經過詳細調查發掘,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胎釉質料,裝飾風格與南海石灣窯迥別的宋代窯場,它並不以生産陶器爲主,在石灣地區發掘出來的唐宋窯場遺址也證實南海石灣窯並非在明代始有,而在唐宋時已有大批産品外銷,至於南石堂和祖唐居的制器,我認爲是石灣窯的出品,因此李景康先生的判斷是錯誤的。
     李文中有一份石灣名工錄,最早的是吳南石堂,其次是明代的祖唐居、陳文成、楊升、可松等。這些被認爲是明代的陶工,卻不曾見載于地方史志,這份名單所據爲何?李景康沒有交待,看來也是得自傳聞,他本人並未認真加以實證考究,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若以之爲據,容易以訛傳訛。


上一頁      下一頁
 
 粵ICP備06006207號
版權所有 (C)2005-2008 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 网站備案編號: 粵ICP備09217552號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14號
本站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佛山石灣陶藝收藏家協會所有,未經許可,不准轉載或其它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