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東平河水自北江聯訣西江而來,從古到今奔流不息,繁盛這一方水土,哺育了這個區域文化的發展,我自小就受到陶瓷藝術的气氛的感召。這不止這些,在我還小的時候,陶師廟、丰宁寺等等往日的文化遺跡就曾敲響了我們的心扉,到了我步入少年時期,成長著走進青年人的行列的時候,我就清晰地、系統地了解到,我的父親曾經走過的輝煌,他所取得的非凡的成就。現在大家都怀念他舉行他的藝術研討會,紀念他的誕辰95周年,足見他的藝術隨著歷史的行進已經被人們深深的鐫刻在心底里,成為石灣陶塑藝術史上光輝的里程碑,我為父親感到自豪和驕傲,感謝大家對他的擁戴和愛護,歷久彌新的緬怀什么都有說服力,昭示了他的藝術力量的永恒。
真的很可惜,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姐弟的年齡都很小,那時我剛上小學,松江未讀書,桂紅還不懂事,1958年他就拋下了母親和我們姐弟几個走了,我們的心靈里只留下了一些童稚的記憶,但几十年來,這些珍藏在心底的記憶帶給溫暖的思念給了我們鼓舞和力量,奮力前行,無愧無悔。
父親從舊社會的貧困中過來,歷盡藝途坎坷,深知沒有文化的苦處,所以,自小就要求我們要好好讀書學習。我八、九歲時,父親曾有叫我幫他念信,我不太識字,他就說沒文化會很辛苦,別人寄信來你也不認識,報紙也不會看,所以要好好學習,掌握文化知識,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他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諄諄善誘,從不太聲責罵。以前生活艱苦,我出生之前,父母親曾育有五個小孩但都夭折了,所以我們一旦有病痛,父親就十分緊張要親自操勞。松江小時候,一天在房中睡覺掉到地上,父親問聲馬上沖進去,急忙間把腳都踢傷了,鮮血流了許多。我記憶中的父親很慈祥可親,從來不打孩子,有時孩子淘气,他只是提出警告,說是警告三次就要打,但他從來只有兩次警告,所以從未打過。
他不但勉勵我們學習,他自己學習文化也很認真,記得他去世時,還遺留下許多他當年練習寫字的本本,字跡端正,筆划一絲不苟,可見他真是身体力行,努力不懈。
小時候,父親帶我們去廣州動物園玩,那真是高興開心的事,見到那些老虎、獅子、大鷹、鹿等各种動物,真令人興奮。父親去北京開會回來,送給我一些小禮物,如花發夾呀什么的,到了學校,同學們看了羡慕,老師也稱贊,那心里真是很甜,童年的回憶真是美好。父親曾獲得了支派克筆,他對我說,你如果讀書取得好成績,這支筆呀,就獎給你,后來我加倍的努力,終于獲得了父親的獎勵。
跟著父親去飲早茶,還帶著弟弟,還在記憶里也是很生動而親切的,父親很多朋友,他們很融洽而且談得興高采烈,可見他待人接物的平易与隨和。更難忘的是病情危重的父親從醫院回到家以后,在逝世的那天,說來也奇怪,我從來讀書不遲到也不缺課,可是那天早上回到學校就覺得心里很不舒服的渾身不對勁,就從學校跑回家,到家了也沒時去,就站在門口不停地哭,父親听見還親切地問,亞嬋點唔去返學呢?傍晚時分,他就平靜地去世了,眼看他不能作聲時,就通知單位的同事來,記得許多人匆匆赶來,記得藝人黃蘭書長嘆一聲說:老區啊,我來遲一步,就見不到你了。事實上,他的逝世使許多同事以及朝夕相處的工人都十分悲痛,他的优秀品德給人們的印象太深了,人們一時間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也是因為他的貢獻,他的成就給人們太多的感動,他的葬禮非常隆重,中央文化部都送來了特大的花圈,出殯的時候,花圈很多,送殯的隊伍很長,大家都沉痛悼念我們的好父親。
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這种种的回憶,永遠的怀念,鼓勵著我們不懈努力,可以告慰父親的是,他當年為之傾盡心力的石灣動物陶塑事業后繼有人,不斷創造取得了丰碩的成果,如曾良、霍英、和霍蘭他(她)們有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有的是优秀的工藝美術師。我和松江的動物陶塑也有所造詣了。
父親的作品溫厚真諄、清新爽朗,微妙而精到,細膩而嚴謹。他繼承和發展了黃炳以來石灣動物陶塑的优秀傳統和精湛技藝,并以自己出色的創作使之達到完美和极致。深刻研究他的藝術特點,整理他的資料,這個工作相當重要,我們會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籍父親的藝術研討會舉行,有几個關系到學術方面的研究資料需要訂正一下:其一是,父親的出生年月是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十九日,其它記載可能推算有誤。
其二是,諸般典籍中,多有言及我們的祖父區大(周華)早死,其實這是謬誤,區大師事業榮崇拜黃炳、在石灣開設“區大記”精于陶塑鳥獸,因崇拜黃炳“云与氏”,取其諧音所以有稱“云漁氏”用印,他生于光緒三年丁丑(1877年)十月十七日,終于民國葵未(1943年)二月八日。
其三是,典籍中有記述言及區干有兄區德,此亦謬誤,區干無兄有弟,名區坤,區干又名區德干,弟又名區德坤,多數人只知叫其名為區德。史帙浩繁,錯漏處有時會在所難免,日久傳訛,或會為研究者造成誤會,所以籍研討會舉行,將上述几點,略為訂正。

区府出殡

防御 高23.3cm
|